名家讲古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曾联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青海省都兰县的血渭草场热水沟南岸的四座吐蕃墓葬进行了正式的考古发掘。这次在青藏高原进行的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为研究唐代吐蕃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历史状况提供了线索,也给“身经百战”的考古学家齐东方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期开始,他将为读者讲解这次考古发掘活动中的苦与乐。
走进青藏高原
1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崔健的歌,说出了我一直无法表达的追求。从很早开始,我就梦想成为一个流浪汉,并一向以为,真正的旅行者就应该是个流浪汉。没目的,没追求,忘掉一切,哼着一首记不清歌词的歌,漫无边际地去走。这样,什么都新,什么都奇,刺激、冒险、欲望、开心的诱惑,才能得到无法预料的享受。
肯定是天意,我后来学了考古,干上了这新奇、疑惑,还带着些浪漫的工作。从故乡到天涯,在到过一个个向往的地方后,又到了青藏高原,同以往一样,想起了“我来了,我看见了,我赢了”这句话,这是爱穿血一样鲜红外衣的凯撒说过的。野外漂泊,有种不安、动荡的感觉,却也是心灵版图的扩展,身心怡然自得的逍遥,会对自然、世界和人产生更多的关注和理解。
少年时读过杜甫的《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天阴雨湿,凄厉之声不绝,荒凉恐怖笼罩的青藏高原是我最初的印象。
后来,知道青藏高原的苍天之下,曾经有过一个扑朔迷离的古老王国――吐蕃。有关吐蕃王国的传说很多,真实的历史记录很少。探讨学问的人追溯吐蕃人的祖先时,解释他们的来源有西羌说、鲜卑说、南来土著说、天降说、猕猴说、卵生说等。高原的古老文化的独特,学问做起来格外复杂。尽管学者们孜孜不倦地探索,许多史实依然不十分清楚,于是一个个古老的故事仍在一代代地流传。
在生死离别、命殒疆场故事中,最著名,也最真实的是文成公主的经历。
说的是唐贞观十四年(640年),统一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派遣大相禄东赞带着厚礼至长安请婚,唐太宗李世民将聪慧美丽、知书达理的宗室女文成公主出嫁。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在唐朝特使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县)亲自迎接,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进藏时陪嫁丰厚,还带来了谷物种子和菜籽,向当地人传授种植的方法和磨面、酿酒等技术。后来文成公主曾参与设计和协助建造了大昭寺和小昭寺。相传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一尊释迦牟尼赤金像,安放在小昭寺供奉,这座寺庙大门朝东,以寄托这位公主对家乡父母的思念。
历史的真实和似是而非的故事传说,给吐蕃王国的历史留下厚厚的沉淀,至今仍在日照强烈、空气新鲜的青藏高原不时泛起波澜。作为旅行者,我抱着幻想,来到了这梦幻之地,试图找到所有的谜底。作为考古科学工作者,又深知那不过是缥缈的企图。交织着猜想与希望,我走进了青藏高原。
转载请注明出处!